CSCO速递 | 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问题,性命攸关,你可不能轻视!

2020-09-25  乳腺癌

近年来,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在9月24日下午的CSCO大会上,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院的夏云龙教授就给大家带来了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在《2016ESC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实用指南》当中,罗列了抗肿瘤治疗引起的心血管毒性的分类:

1、心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

2、冠状动脉疾病

3、瓣膜病

4、心律失常

5、高血压

6、血栓栓塞性疾病

7、周围血管病及卒中

8、肺动脉高压

9、心包并发症

 

这些心血管并发症影响着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不同的抗肿瘤治疗手段,可能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也不尽相同。那么就需要在肿瘤治疗当中,关注心血管系统的损伤和保护。

 

对于此,夏教授表示,如果能够做到早期筛查、早期预警,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相关的问题,这也是肿瘤心脏病学领域当中的重要核心之一。

 

这其中就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管理,以及筛查指标的完善和实施。

 

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管理

 

举例来说,肿瘤治疗当中常用的蒽环类药物和HER-2抑制剂导致心脏毒性的危险因素如下:

       image.png

       image.png       

对于这些危险因素,需要做到早期评估和识别。特别是对于HER-2抑制剂来说,当停用该药物时,其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是可逆的,因此用药前的仔细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整体来说,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肌功能不全危险因素的管理,首先要评估患者是否已经存在基础的心脏疾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其次,要评估患者在既往的抗肿瘤治疗当中,有无使用过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以及有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image.png       

最后,再综合分析,进而划分相关危险等级,如下:

        image.png       

筛查指标的完善和实施

 

那么,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等级,接着需要进行早期的筛查来发现相关心血管问题。

       image.png       

对于筛查何种指标,夏教授表示,可由简入繁。比如,先进行高血压测量、心电图测量、心脏彩超等简单指标的筛查,再根据初步筛查结果,逐渐深入筛查其他更复杂的指标。

 

总而言之,早期筛查以后,才可早期预警,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这样的理念,对于识别和防治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全部评论
暂无数据